从巨亏到盈利17万!普通投资者的三年翻身仗,这三条经验值千金
一张蚂蚁财富的收益截图,最近在投资圈悄然流传。截图显示:一位投资者从2021年亏损2.6万,到2024年实现盈利11.4万,投资总收益突破17.7万元。这种“逆袭”并非偶然,其背后隐藏着普通投资者都能借鉴的实战策略。
一张蚂蚁财富的收益截图,最近在投资圈悄然流传。截图显示:一位投资者从2021年亏损2.6万,到2024年实现盈利11.4万,投资总收益突破17.7万元。这种“逆袭”并非偶然,其背后隐藏着普通投资者都能借鉴的实战策略。
伴随着权益市场回暖,投资者信心不断修复,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,基金发行市场同样火热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基协”)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8月底,164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旗下公募资产规模首次正式突破36万亿元“大关”,比7月底继续增长超1万亿元,
尽管AI医疗赛道仍处于商业化培育的早期阶段,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已吸引众多公募QDII基金积极重仓布局。近期,随着“出海”成为国内AI医疗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叙事,相关公司股价表现强劲,基金经理普遍认为,商业化落地的加速将有望逐步化解当前市场的高估值疑虑。
对偏爱AI医疗的基金经理而言,商业化落地此前一直是AI医疗赛道需要解决的问题,但随着越来越多的AI医疗公司强化拓展海外收入,相关公司的估值也变得水涨船高,甚至反超QDII基金重仓的美股对标公司。对此,多位基金经理判断,国内AI医疗仍处于从0到1的拓展期,未来通
9月13日,万家、天弘、大成、泰康、国泰基金五家公募机构宣布旗下的科创债ETF提前结束募集。这些产品都仅发行一天,且有产品已经达到募集上限。结合各产品募集上限,第二批集中发行的14只科创债ETF,最大募集规模可达420亿元。(每日经济新闻)